• 服务邮箱 msc@ssjst.cn

  • 微信号码 ssjst-news

通讯网络资讯

爱立信:以可编程网络拥抱数字化未来

01

       6月26日,以“未来先行”为主题的2024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拉开帷幕,作为亚洲“连接”生态系统的风向标,本次大会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经济”“数智制造”三大子主题,向与会来宾展示了全球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实践成果与洞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超过26个,5G网络从“县县通”向“村村通”持续迈进。此外,工信部还提出,要根据场景需求有序推进现有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形成“以建带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更高性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规模化推动5G价值变现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在MWC上海期间,爱立信带来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思考的最新洞察和思考。

        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是5G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5G向5G-A演进的重要时刻,“高性能的可编程网络是创造5G网络新价值的关键,是5G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甚至是5G-A的关键”,大会期间,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兼网络事业部负责人Drazen Jarnjak在“拥抱数字化未来:爱立信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演讲中强调,在当前阶段,5G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商业变现,增加对整个产业以及社会的价值。通过构建高性能可编程的网络,爱立信旨在助力运营商实现从“尽力而为”到“基于性能”商业模式的转变,用基于AI与自动化的基于意图网络为创新提供支撑,并与产业生态协力利用开放的网络能力进行大规模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5G价值。

        AI赋能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铺平道路。2024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应用的爆发年,AI与5G的融合,为网络的演进带来了新的变革。爱立信自动化与运营负责人Klas Johansson也分享了相关的洞察。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引入,5G网络将基于人的意图自动完成更多复杂工作,为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爱立信正在探索AI在无线接入网(RAN)中的价值,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驱动的意图驱动型网络简化网络运营和支持创新,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演进铺平道路。

        5G发展节奏不一,更强性能是创新基础。大会期间,面对部分市场5G建设投入、5G商业化以及6G网络演进等热点话题,产业各方各抒己见。在“5G商业:下一轮增长浪潮在哪里?”的圆桌讨论中,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分享对5G下阶段发展机遇的见解。她认为,当前全球5G网络的发展并不一致,一些运营商仍处于第一阶段,他们需要以成本和能效的方式扩大5G连接的规模,来完成从NSA到SA的过渡。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运营商已进入第二阶段,开始了5G-A网络的建设,这个阶段的5G网络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以及新的能力。若要支持5G-A的大规模创新与商业变现,构建一张高性能、开放的可编程网络至关重要。

        6G演进基于5G,并非“颠覆式”网络。而在6G这一前瞻性话题上,爱立信Bo Hagerman博士在主题为“我们需要另一个‘G’吗?”的圆桌讨论上对6G发展作出预测。在他看来,相比5G技术,6G不会是一代“颠覆式”的网络,而会以5G为基础演进。此外,未来5年全球数据消耗量将增长3~4倍,这将给网络能耗带来很大挑战,因此6G网络的设计之初就应将能效作为基础。

联系邮箱

coo@ssjst.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